聊聊医疗改革

来源:观察网 时间:2023-08-23 11:01:49

医疗改革的初期是“产业化”,好处是医院高大上了,医生也许收入高了?这个不知道。但是病人看病贵了无可否认。

全公费绝对不可行,那不可持续,不谈。


【资料图】

说亲身经历的三个例子。

90年代初,一次因游泳耳朵进水没在意,过几天耳朵化脓,很不舒服,就到武汉军区总医院挂了个专家号,当时是3元。那时医院其实有点多收费的趋势了,多检查,多开药,开贵药很常见了。

但是那个专家厚道,看完问了一句:怕疼吗?我说不怕。他乘我不注意,用个牙签把耳膜捅了个小洞,然后偏头流脓,处理后说吃点抗炎药就行了,耳膜半个月能长好。

老专家不挣昧心钱,看他的病就花了个挂号钱。

还有一次是80年代末,我孩子三个月,因病打针多了一点,屁股上有一硬包,某中等医院诊断是骨头脱臼,要打夹板。

我们夫妻俩不放心,这么小的孩子打夹板,绝对影响发育,孩子也不会配合。于是雇辆摩托,冒着中雪赶到湖北附一。专家号,一个骨科主任看的。他用手一推,硬归硬,能推动,说没脱臼,是脓肿。我们不敢信,两者差太大。我们说了上一个医院的诊断,骨科主任知道我们的疑虑,也不多说,把孩子放在床上,拿一个较粗的针头一刺,脓血出来了。做法简单粗暴,但我很感谢,不用上夹板了。消炎就简单了。

最近这次在上月,小舅子肚子疼,自我怀疑盲肠炎,跑到一中型医院,拍了个片,说是盲肠边上有一个疑似瘤子。妈呀,这就吓人了。我嫂子是医生,不过在厦门,远水不解近渴,我电话描述一下,她说在盲肠旁边,也可能是伪影,做个肠镜看看,有问题切个片。

但是医院要上核磁,结果核磁没问题,又劝我老婆再来一个加强的,还是没问题,最后肠镜证明只是一个囊肿,打了三天消炎药就好了,花了16000,报了10000多,自掏5000多。

可以讨论了。

第一个例子是小病其实不用找专家,但是当时信专家,而且找专家真省了钱,前提是专家要厚道。

第二个例子确实要找专家,否则误诊害人。

第三个例子就是金钱挂钩,医院骗钱。两次核磁共振都是多余的,但是挣钱呀,尤其是第二次。

所以医改,第一个就是改思想,改制度,不能鼓励医生挣钱。由于生活好了,人们更看重健康,但是绝大多数人医学知识不超过5%的有效,剩下的都是胡扯。因此医患之间有巨大的信息不对称,消除医疗产业化的后果,这是关键。

当然,改善医护人员收入也重要,否则他有诸多办法捞钱。

医生态度倒不是重要的,中国一个医生一天看的病人顶国外十个,还要态度好那就是圣贤了。比如第二例,骨科主任没时间给我们多解释,外面病人排大队呢。但是解决了问题,我很感激。医生就是治病的,病治好就好,哪那么多矫情?

在瑞典旅游陪人看了一次病,七个小时,换了三个医生,各管一摊,就是扭了个脚,判断一下伤着骨头没有就行了。要是那个骨科主任,连片子都不用看,上手一试就结了,最多拍个片心安,能花半小时?不拍片三分钟解决问题。

这就是中外差别。

  • 热门推荐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欧洲日报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